网站首页 >> 军事报导 >> 文章内容

专家:中国隐形飞机使用的材料30年前就已完成

[日期:2011-07-23]   来源:珍贵资料  作者:珍贵资料   阅读:512次[字体: 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月19日,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,讨论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。

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

早报记者 吴挺

战略合作要保持稳定

东方早报:胡锦涛访美要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什么?

黄仁伟:最重要的信息是中美要保持战略合作,长期、稳定的合作,不会因为一些小风波或曲折而改变的战略合作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美国相对力量下降,中国上升比较快,造成双方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判断有变化。美国认为,中国发展这么快,可能影响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;而中国某些人的认知呢,则是美国重返亚洲是在建一个遏制中国的包围圈。在这种气氛下,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重新见面,就是要增加战略互信、战略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。

东方早报:有没有最高和最低期待?

黄仁伟:不能说最高期待,建立战略合作的稳定性是符合两国利益的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,中美也是通过合作才能使事态得到缓和。如果放任冲突继续发展,便不会有后来半岛事件对抗性下降的局面。其他地方也是这样,中美都不想让对抗无限升级。没有什么最高期望,就是要建立稳定性。

东方早报:听说对联合声明的内容,双方仍有分歧,会不会难产?

黄仁伟:听说是在起草中。但联合声明不是公报,有人说是第四个联合公报,这是曲解。如果是有分歧的话,大不了就不讲,可以在联合声明中避免。实在分歧太大了,各说各话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。如果能不讲,就避开不讲,但中美之间大部分问题还是可以讲的。

东方早报:联合记者招待会和私人晚宴是两个亮点,你怎么看?

黄仁伟:中国领导人临行前接受美国媒体书面采访,原本是想面对面的,后来改了。至于白宫联合记者招待会,作为大国领导人,这点自信总归是有的。这次没有太大问题。

进一步讲,要发展公共外交能力,不完全只是政府对政府和元首对元首。过去,我们在元首外交能力上不强,但后来也增强了。现在元首要增强对外国民间和媒体的公共外交能力。在西方,就要学会用西方的方式传播想法,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来传播。

中国媒体在咄咄逼人

东方早报:有人批评说奥巴马访华签署的联合声明后来并没有能够防止2010年两国关系的吃紧,奥巴马对于中国核心利益的尊

当地时间1月19日,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19日下午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白宫国宴厅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。图为胡锦涛与奥巴马夫妇合影。

黄仁伟:心态要放平和。还是拿朝鲜半岛危机举例,危机是朝韩之间的,并非中美挑起,但要求中美事发后马上达成一致很困难。两国毕竟不是盟国,利益各有各的。但在利益间找到稳定点,在一个突发事件面前,开始会比较难。但不能因为出现过问题和纠葛,出现了关系波动,就说奥巴马访华的效果不好了,实际上双方还是在2010年照顾到了彼此关切,沟通很多,否则直接就是对抗和冲突,不会反复沟通。

不过,2010年一系列危机之后,的确对于彼此核心利益的关切要更加具体化,要更加具体的机制化,如海上安全机制的建立等,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。作为美国来讲,总归要保住自己的利益,与中国再三讨价还价。

东方早报:美国学者整体认为中国外交去年“咄咄逼人”,你怎么评价?

黄仁伟:中国没有咄咄逼人,而是中国媒体在咄咄逼人。我要批评中国很多媒体的报道,不是按照事实本身,而是夸大紧张的部分。这种做法有点学西方媒体,什么耸人听闻就报什么。合作不报,妥协也不报,充斥着竞争和对抗。真的到了妥协和协调时,读者就感到很意外。

东方早报:但有人也拿解放军学者的表态当作证据。

黄仁伟:他们也是通过媒体出来发表看法的。是属于个人行为,没有人授意他们讲这些话。

东方早报:似乎华盛顿政治圈内对华笼罩着一种失望和质疑的情绪?

黄仁伟:有种说法是“中国傲慢论”,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后,他们需要有个心态调整过程。德国GDP被(中国)超过后也经历了这个阶段。但美国得调整过程会更长,因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要长期相处,无法避开。

一方面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压得太过;而美国认为中国想改变现状的诉求提得太快,大家都需要适应。哪些东西暂时不需改变,哪些改变了对中国也没有好处,需要我们客观分析。主张改变越快越好,不是事实。

中国要提供更多公共品

东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19日上午来到白宫南草坪,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他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。图为胡锦涛在奥巴马陪同下检阅仪仗队。

黄仁伟: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过程。很长时间来,中国军队是用一种忍耐的方式在发展。邓小平过去讲,在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之前,我们的军队不能太多,现代化不能搞得太快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,才开始补偿过去的欠账,投入多了些,快了些。90年代后期的投入,到现在成果开始慢慢显现。80-90年代上半段,15年时间几乎没有动,甚至还有下降,国防人员大量流失。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搞研究,十几年后现在成果出来了,让外界大吃一惊。

实际上,中国隐形飞机上使用的材料是30年之前就完成了的,是获得过国家科技一等奖的。刚刚用到飞机上,外界就觉得不得了了。中国在科技上并不落后,放到军事用途上,有时是时机不到,或者是其他配套没赶上。所以,我们军事现代化过程很漫长,最近成果连续出现,让人很吃惊。

对于外界的反应,我的看法分为两方面。一方面,外界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过程要适应,不能要求GDP人均达到了10000美元了,还用人均500美元的军事装备。另一方面,中国也要逐渐增加透明度,要逐渐说明现代化的前景、用途和目的。越是现代化,自信应该越高,透明度也就相应要越高,透明度和军事现代化成正比。

周边国家和外界对中国军事现代化一时感到不安,可以理解。从中国自身来讲,在对外释放这些军事现代化成果的信息时,要注意方式,不要突如其来,不要集中在一起,可以拉长释放的时间,一点一点地披露出来。军事现代化早晚是要让外界知道的。

总之,军事现代化是个客观过程,如何让别人接受则是个主观过程,这两个过程都要同时处理好。

东方早报:胡访美会向美国阐释战略意图吗?

黄仁伟:不用刻意去阐述。关键在于和平发展道路是不是事实,如果是事实,外界迟早会接受。军事现代化并不等于侵略,武器很差也可以搞侵略。武器好是为了自卫,对别人进攻的意图产生威慑,这是我们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的。另外,随着我们越发强大之后,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重,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品的需求越来越多,也需要军事现代化为支撑,如亚丁湾打击海盗。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品未来肯定要增多,因为中国在世界上使用的航道份额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之后,不提供公共品,是说不过去的。方早报:有欧洲学者提出中美已经陷入了一场安全困境,导致周边国家纷纷开始搞军事建设,是吗?重也没有兑现。

东方早报:元首会谈会涉及军事和安全议题吗?

黄仁伟:两国最高领导人会面不会谈细节性的东西,主要还是谈战略总方向。联合声明则主要还是确定战略意图,把战略互信稳定下来了,其他细节由两国各部门去详细谈。

 

 

 

相关评论